標籤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布拉格四大城區

拉格市之四大城區,依次為Vltava河西側的城堡區與小城區及河東側的舊城區與新城區:
1.城堡區:包括聖維特大教堂、黃金巷、小區廣場、18世紀重建的巴洛克建築聖尼古拉教堂。連接老城區的查理大橋是東歐現存最古老的石橋,橋兩端有哥德式橋,兩側欄杆上有以宗教故事為題的15座聖像,偶有街頭藝人或民俗藝品賣者吆喝其間。
2.小城區:小城區是當年的德國人區,區內不乏古老建築,尤以巴洛克式教堂為特色,包括建於 1755 年的聖尼古拉教堂(St. Nicholas Church / Kostel Sv. Mikuláše)、勝利之後聖母堂和聖多馬教堂等。約翰•列儂牆(Lennon Wall)也位於小城區。小城區是17世紀和18世紀在文藝復興宮殿基礎上修建而成的,走過查理大橋就可以體驗到這裡的繁華景象,如今是很多使館和政府機關所在地。
3.舊城區:老城廣場是布拉格舊城區的中心地帶,老城廣場有許多種稱呼(捷克語:Staroměstské náměstí),或譯為舊城廣場,又因其為布拉格最富名氣的廣場,往往被直稱為布拉格廣場。老城廣場立有宗教改革先驅胡斯雕像,常被稱為胡斯廣場。該雕像立於胡斯逝世500周年即1915年7月6日,紀念碑鐫刻著:愛真實、說真實、守衛真實三名言!。廣場周邊有各色各樣風格的建築,包括哥德式建築的泰恩教堂、巴洛克風格的聖尼古拉教堂。另外一熱點就是舊市政廳外牆上著名的天文鐘,如登上舊市政廳的塔樓則可觀看老城全景。廣場鋪滿石板道路,聚集許多觀光客。環繞廣場有許多咖啡廳、禮品店,還有不少街頭藝人在此演出
http://www.m.kralovskacesta.cz/en/tour/prague-castle.html/


4.新城區: 1348年,查理四世創建了布拉格新城,開闢了幾個露天市場,最著名的是瓦茨拉夫廣場,瓦茨拉夫廣場不太像一個廣場,而是像一條狹長的大道,長750米,寬60米。廣場的末端是雄偉的新古典主義建築—捷克國家博物館,廣場中心有瓦茨拉夫骑馬雕像,他身披鎧甲、手持長矛、躍馬揚威。這廣場是布拉格新城的商業和文化生活的中心,此外這裡也是示威、慶典和其他公共集會的傳統地點。1969年1月16日,一名學生楊帕拉(Jan Palach)在瓦茨拉夫廣場自焚,抗議蘇聯在1968年入侵捷克斯洛伐克。1989年的天鵝絨革命期間,數十萬群眾在此舉行盛大的示威活動。
第二大的是馬市(Koňský trh),在中世紀,此處曾是馬匹交易市場,1848年更名為Svatováclavské náměstí,其名稱來自波希米亞的主保聖人聖瓦茨拉夫。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