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維也納古典樂派三傑

古典樂派的三位傑出代表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
海頓(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
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他在艱苦的環境中創作了大量作品,成為當時首屈一指的音樂家。他兩次去倫敦旅行,寫了十二部《倫敦交響樂》,是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從此名震全歐。他的創作面很廣,其中以交響樂和絃樂四重奏最為傑出。他把交響樂固定為四個樂章的形式,並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響樂隊編制,為現代交響樂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他在樂曲的發展中常用“主題活用的原則”,這直接啟示著貝多芬“動機發展”的靈感。海頓還是現德國國歌的作者。
莫札特(1756年1月27日—1791年12月5日)
古典主義音樂的傑出大師,更是人類歷史上極為罕見的音樂天才,有“音樂神童”的美譽。他是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為古典主義音樂的典範,他對歐洲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他的作品裡甚至預示了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來臨。他短暫的一生為世人留下了極其寶貴和豐富的音樂遺產,包括22部歌劇、41 部交響樂、42部協奏曲、一部安魂曲以及奏鳴曲、室內樂、宗教音樂和歌曲等作品。莫札特在海頓等古典主義早期作曲家的基礎上,將鋼琴協奏曲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峰。他作有29部加K.107三首鋼琴協奏曲,他對於歐洲器樂協奏曲的發展同樣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莫札特的音樂中,他創作的歌劇豐富了德國歌劇的形式,也推動了其它形式發展。在歌劇創作中,較全面地體現了他在生活中的歡樂、憂傷及他個性多方面的衝動。他也是狂飆運動中第一位進入浪漫主義的音樂家。他極大的擴張了音樂的表現力,同樣為小調音樂作出了傑出貢獻。
貝多芬(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
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尊稱為“樂聖”。出身於德國波恩的平民家庭,家族是科隆選侯宮廷歌手世家,自幼跟從父親學習音樂,很早就顯露了音樂上的才華,八歲便開始登臺演出。 1792年到音樂之都維也納深造,藝術上進步飛快。他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創作了大量充滿時代氣息的優秀作品,如交響曲《英雄》、《命運》;序曲《哀格蒙特》;鋼琴曲《悲愴》、《月光曲》、《暴風雨》、《熱情》等。他集古典音樂的大成,同時開闢了浪漫時期音樂的道路,對世界音樂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被後人尊稱為“樂聖”。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後一位。
維也納的古典主義音樂在世界上名聞遐邇,幾百年來貢獻了不計其數的作曲家,至今仍影響和激勵著當代音樂家。維也納養育了表現主義的代表人物勛伯格、韋伯恩和貝爾格。
出生在維也納的還有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克熱內克等。無數音樂家曾在維也納學習、生活和投身音樂創作,其中包括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三位傑出代表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還有李斯特、萊哈爾、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
海頓、莫扎特、貝多芬、舒伯特、老約翰•施特勞斯、小約翰•施特勞斯、蘭納、布魯克納、馬勒、格魯克、勃拉姆斯、維瓦爾第等長眠於維也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