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4年3月25日 星期二

薩爾斯堡音樂節

Salzburger Festspiele薩爾斯堡音樂節
Salzburg位於奧地利西部阿爾卑斯山下,是擁有千年悠久歷史且融合經典文化及創新思維的藝術古城,奧地利詩人及劇作家雨果‧馮‧霍夫曼史達爾(Hugo von Hofmannsthal)讚譽它為「the heart of Europe」! 在這古城雄偉的巴洛克建築氛圍襯托下,每年夏天(七到九月) 在此為期五週盛大舉辦音樂節。演出場地為:大教堂廣場(Domplatz)、節慶劇場、莫札特故居、聖彼得教堂以及音樂節大廳Grosses Festspielhaus、莫札特音樂學院、州立劇院、米拉貝爾宮等。在夏季音樂節30多天的演出活動中,分別在11個不同的演出地點上演183場音樂會,包括43場歌劇、74場戲劇和66場其他音樂會。
除了古典樂,音樂節還提供豐富且兼具多元的藝文節目,包括歌劇、戲劇、舞蹈以及演奏會等,不論是莫札特的經典鉅作,乃至於近代知名的文藝作品,或是精湛的古典音樂演繹以及結合前衛藝術的突出作品,全世界最著名及最優秀的藝術家才會受邀參與這場音樂界的年度盛事!
薩爾茨堡音樂節可以追溯到1877年,當時的“莫札特基金會”在薩爾茨堡發起莫札特音樂會。維也納愛樂樂團也不定期地在此舉辦音樂會。 一戰結束後,薩爾茨堡來了一批宣導德語文化的音樂家和作家,包括理查•施特勞斯和雨果•馮•霍夫曼斯塔爾等。透過他們的不懈努力,原先並不起眼的音樂會演出逐漸演變成一年一度的音樂節。 但真正具有現代意義的薩爾茨堡音樂節是在1920年8月22日,在大教堂廣場上演了根據霍夫曼斯塔爾改編的英國中世紀道德劇《每個人》之後形成的。
從那時起,莫札特的音樂得以同其他音樂作品同時上演,而《每個人》幾乎成為了每年音樂節的壓軸戲。《每個人》的話劇表演是一齣流行於15-16世紀的道德勸說話劇,每年固定在薩爾茨堡老城的大教堂前面表演。平常這個教堂廣場是開放的,但在表演當天,會場四周都會封鎖,只有持票者才能進去。話劇表演結束前,是一聲淒厲的“每個人”。這一個鬼哭神號的聲音必須響徹全城。而話劇團會選出一名“尖叫冠軍”,這位“尖叫冠軍”便可以與一流的話劇團連袂表演。 1926年,當時的大主教將演出地移至新建的音樂廳,薩爾茨堡音樂節便有了固定的室內演出場所,維也納愛樂在薩爾茨堡音樂節上的演出也就成了慣例。
1930年,是薩爾茨堡音樂節最為輝煌的時期,兩位當時頗具影響的指揮大師阿圖諾•托斯卡尼尼和布魯諾•瓦爾特輪番在音樂節上出現,他們指揮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演出了一系列莫札特、貝多芬、瓦格納和威爾第的歌劇,這些精彩的戲劇演出成為薩爾茨堡音樂節歷史上永遠的光彩。 其後因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戰後有美軍的支援,1950年開始恢復了常態,音樂節的規模也越來越大。 1960年根據卡拉揚的主張建成的音樂節大劇院則能夠容納2100多名聽眾,它保留了300年前巴羅克風格的走馬廊和外牆,整個劇場的音響效果良好。
如今除了夏季音樂會,薩爾茨堡還成功地舉辦了“冬季薩爾茨堡音樂節”(莫札特作品)、“薩爾茨堡復活節音樂節”、“薩爾茨堡聖靈降臨節音樂節”、“爵士之秋音樂節”等。

沒有留言: